全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乡村振兴产业协作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国际旅游报     作者:王艳     发布时间:2022-06-20

  6月16-17日,由新华社指导,新华网和《小康》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全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新华网指导,巅峰智业联合中华曲艺学会共同主办,文旅好IP、旅豆学堂承办以“聚能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兴旺”为主题的“乡村振兴产业协作发展研讨会”于6月17日在线举行,新华网主论坛与研讨会两场直播,线上累计观看量突破1200+万!本次研讨会集聚相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专家学者及相关产业精英,多角度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产业发展内涵和落地实践经验。

  在序幕致辞中,新华网总裁助理姚予疆表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引擎,新华网将持续引导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共同探索,集智共享,共同为乡村产业振兴聚智赋能。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华曲艺学会名誉会长姜昆认为,乡村经济发展需要融入文化发展,统筹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将引导美丽乡村建设再升级。全联旅游业商会会长吉小冬表示,乡村旅游是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特色文旅的发展将为乡村经济注入新动力,切实履行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巅峰智业董事长束盈认为,乡村文旅产业振兴凭融合性、带动性和生态性,可显著提升农业的经济价值、优化乡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就业收入,是乡村振兴的优选之路。

  主旨演讲环节中,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小云,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中国国际露营大会执行主席李守文四位嘉宾分别以“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当代中国乡创的审美追求”、“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开发策略”、“露营产业化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话题,为乡村振兴产业实施路径建言献策。

  孙若风表示,加强乡创美学研究,推动乡村文创在美学指导下健康发展,有助于乡村振兴,有助于中国文化产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与相关行业融合的全局。李小云认为,要通过推进城镇化反哺农村的经济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完善现代乡村建设和保护传统的农耕文化,在现代化的路径下逐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向勇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需要实施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和重建乡土文化生活两大计划,打造乡村特色经济,培养包括文化产业从业者、企业家、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艺术类专业师生等专门人才,赋能乡村文化生产力,激活乡村文化创新力,实现乡村价值的可持续营造。李守文提到,露营产业是具有生态和谐特质的复合型新业态,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服务业发展,赋能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将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消费数据输出,服务提升,人才培养,系统化平台建设的有效解决路径。

  在巅峰智业市场品牌总监、旅豆学堂执行总经理钱明主持的“乡村产业振兴·对话”环节中,全联旅游业商会会长吉小冬,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北京市朝阳区发展改革委四级调研员张晓东,后院精品民宿联合创始人/CEO、资深规划师张鹏,巅峰智业产业运营中心总经理李林围绕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新机遇开展圆桌对话。各位嘉宾分享了乡村空间适宜业态、乡村振兴企业帮扶、乡村文化资源活化、乡村民宿运营实践等经验,从各自领域解读乡村旅游新开局,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

  广阔乡村,大有可为!在16日主论坛《共赴·当康之约》环节中,原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司树杰以“总召集人”身份现场发布由新华网倡议发起、巅峰智业参与联合组建的“乡村振兴产业协作发展平台”正式启动,巅峰智业董事长束盈女士担任秘书长。

  同时,巅峰智业创始人、全联旅游业商会副会长刘锋博士代表课题组重磅发布新华网《中国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报告(2022)》,并对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

  巅峰智业秉承“智造美丽中国·缔造美好生活”的使命,在20余年的服务深耕中始终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推进旅游扶贫作出积极贡献,聚合了强大的文旅全产业链资源,连续举办的七届文旅产业巅峰大会,受到全国各地市区县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产业上下游供应商的关注与参与。

  此次,巅峰智业基于多年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设经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与新华网共同举办的“乡村振兴产业协作发展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新形态下产业资源聚能与乡村振兴发展”,对话“如何持续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以期为全国的乡村振兴奋斗者们提供启发和思考。


推荐旅游

  6月16-17日,由新华社指导,新华网和《小康》杂志社共…

  6月18日上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荔湾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紫花玉叶掩红宝,六月茨园唱丰收。6月18日,宁夏回族自治…

  6月13日,沉浸式国风文化盛会“梅见夜宴”登陆广州,带领…

  6月12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

  品非遗楚菜,就来艳阳天。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